下等
基本解釋
◎ 下等 xiàděng
[inferior;low-grade] 等級低的,地位卑下的;指低級庸俗、不高雅
近義詞
反義詞
英文翻譯
1.low-grade; inferior
詳細解釋
(1).據《周禮》,天子有事會諸侯,則在郊外筑壇以發布政事。壇之階有三層,分為上中下三等。由地而上,其第一層為下等,乃位次之低者。《周禮·秋官·司儀》:“將合諸侯,則令為壇三成……及其擯之,各以其禮。公于上等,侯伯于中等,子男于下等。”
(2).等級低的;地位卑下的。《儒林外史》第十五回:“你如今回去,奉事父母,總以文章舉業為主……不要説算命、拆字是下等,就是教館、作幕,都不是個了局。”《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回:“那上等的,自有那一班王孫公子去問津;那下等的,也有那些逐臭之夫垂著涎要嘗鼎一臠。” 老舍 《二馬》第三段二:“﹝ 馬老先生 ﹞英文長進了不少,可是把文法忘了好些,因為許多下等 英國 人說話是不管文法的。”
(3).指低級庸俗,不高雅。 燕谷老人 《續孽海花》第四三回:“北班的下等習氣,實在是要不得。” 魯迅 《南腔北調集·由中國女人的腳推定中國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為什么要考究這樣下等事呢,現在不說他也罷。”
降等。《左傳·襄公十九年》:“夫銘,天子令德,諸侯言時計功,大夫稱伐。今稱伐,則下等也;計功,則借人也;言時,則妨民多矣,何以為銘。”
成語(Idiom):下等 (xià děng)
發音(Pronunciation):xià dě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低下的等級、品質或水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下等意為低下的等級、品質或水平。它用來形容人或事物處于較差的狀態或地位,通常帶有貶義的意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下等一詞多用于貶低、嘲諷或批評某人或某事物的品質、能力或地位。常用于文學作品、演講、評論和日常口語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下等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十四年》這篇古代文獻中。起初,它是用來描述人們的社會地位的,后來逐漸演變為形容事物的品質或能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下等是由形容詞“下”和形容詞“等”組成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品味真是下等,總是喜歡追求低俗的東西。
2. 這本書的內容淺薄,只適合下等學生閱讀。
3. 這家餐館的服務態度真是下等,一點都不專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其他相似的成語進行對比,如“上等”、“中等”等,幫助記憶下等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其他與等級、品質相關的成語,如“上乘”、“中庸”等,以豐富詞匯并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成績太下等了,需要更加努力學習。
2. 初中生:這個電影的質量太下等了,一點都不值得觀看。
3. 高中生:他的行為舉止真是下等,完全沒有修養。
4. 大學生:這家公司的管理水平很下等,導致業績一直不好。
5. 成年人:這種低俗的言論真是下等,一點都不值得認真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