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yī pāi jí hé ㄧ ㄆㄞ ㄐㄧˊ ㄏㄜˊ一拍即合
原指一打拍子就合于樂曲的節奏。比喻一下子就能夠互相吻合。 陳登科 《赤龍與丹鳳》第一部十八:“既然我們一拍既合,所見略同,我也不瞞你。” 趙園 《郁達夫“自我”寫真的浪漫主義小說》:“新思潮與他們被壓抑的主觀要求一拍即合。”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一拍即合
成語(Idiom):一拍即合
發音(Pronunciation):yī pāi jí h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兩個人或多個人在某個事情上的意見、行動完全一致,毫無猶豫。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形容人之間的默契非常高,彼此之間的協作配合非常默契,毫無猶豫,迅速有效。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團隊合作、合作伙伴、夫妻之間的默契配合,也可以用來形容兩個人意見一致,達成共識。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一拍即合”的故事起源于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喻世明言·施公案》中的一則故事。故事中,有兩位演員要表演一出戲,但是他們沒有事先排練,他們只是在舞臺上互相觀察,然后一拍即合地開始表演,結果卻非常成功。從此以后,人們把這種非常默契的配合形容為“一拍即合”。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個漢字的成語,由兩個詞組成,分別是“一拍”和“即合”。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支樂隊的成員之間默契非常高,每次演出都能一拍即合。
2. 他們倆的合作非常默契,一拍即合地完成了這項任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一拍即合”與默契的概念進行聯想,想象兩個人在一起表演音樂或舞蹈時,他們的默契配合就像是一拍即合一樣,沒有任何猶豫。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默契、合作相關的成語,如“心有靈犀”、“相得益彰”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上的足球隊員之間默契很高,每次比賽都能一拍即合,打進了很多球。
2. 初中生:老師分組讓我們一起完成一個項目,我們小組的成員之間默契很好,一拍即合地完成了任務。
3. 高中生:我和我的朋友之間有很高的默契,無論是學習還是娛樂,我們總能一拍即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