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施衿結褵
發音(Pronunciation):shī jīn jié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言行舉止謙虛謹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施衿結褵源自《禮記·樂記》中的一句話:“衿者,褵也,施而結之。”其中,“衿”指衣領,“結褵”指結衣褵。這個成語比喻人的言行舉止謙虛謹慎,不驕不躁,不輕易表露自己的才華和能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言談舉止中謙虛謹慎,不張揚自己的才華和能力。也可以用來勸誡他人要謙虛謹慎,不要過于自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施衿結褵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不太清楚,但它出現在《禮記·樂記》中,可以看出它在古代就有一定的流傳。這個成語的意義也與古代的禮儀觀念有關,強調了人的謙虛謹慎的品德。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施衿結褵是一個四個字的成語,其中的“施衿”是形容詞短語,表示施加在衣領上的動作,意味著謙虛;“結褵”是動詞短語,表示結衣褵的動作,意味著謹慎。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施衿結褵地回答了老師的問題。
2. 在面對挑戰時,我們要學會施衿結褵,不要過于自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施衿”想象成一個人謙虛地把衣領整理好的動作,然后再想象這個人小心翼翼地結好衣褵的樣子,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與謙虛謹慎相關的成語,如“謙虛謹慎”、“謙遜有禮”等來擴展對這個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在課堂上施衿結褵地回答了老師的問題。
初中生:面對考試,我們要施衿結褵,不要過于自信。
高中生:在競賽中,他施衿結褵地面對強勁的對手。
大學生:在求職面試中,我們要施衿結褵,展現自己的才華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