榷厘
成語(Idiom):榷厘(què lí)
發音(Pronunciation):què l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商人在買賣中獲取暴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榷厘一詞源于古代商販在集市上買賣時的行為。當時的商販將商品擺在攤位上,顧客如果有意購買,就會詢問價格。商販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往往會將價格抬高,顧客則會討價還價。最終雙方會在一個合理的價格上達成交易。這種買賣的過程就被稱為“榷厘”。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榷厘一詞常用于描述商業交易中的暴利。它可以用來形容商人通過抬高價格、削減成本等手段獲取高額利潤的行為。同時,它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些行業或領域存在的利益過高、不公正的現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榷厘一詞最早出現在《墨子·經濟》一書中,該書是中國古代思想家墨子所著。墨子提到了商人通過抬高價格獲取暴利的行為,并使用了“榷厘”一詞來描述這種現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榷厘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家公司通過惡意抬高價格,以榷厘的方式獲取了巨額利潤。
2. 他利用市場壟斷地位,通過榷厘手段獲取了非法利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榷厘”這個詞語與商業交易中的暴利聯系起來。可以想象一個商人在集市上抬高價格,通過榷厘的方式獲取利潤的場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商業交易、利潤等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暴利”、“商業道德”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商人利用榷厘的手段賺了很多錢。
2. 初中生:他們通過榷厘獲取了不合理的利潤,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
3. 高中生:這家公司通過榷厘手段獲取了巨額利潤,卻忽視了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