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茹
成語(Idiom):拔茹(bá rú)
發音(Pronunciation):bá r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拔除深埋的根莖。比喻徹底肅清禍亂。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拔茹是中國古代的一種農耕技術,指的是把深埋在土中的莖根拔出來。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比喻徹底肅清禍亂,消除隱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拔茹一詞多用于形容政治上的清除腐敗和惡劣現象,也可以用于形容個人行為上的徹底改變和清除不良習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拔茹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十四年》中的一段文字。故事講述了春秋時期,齊國的公子糾和公子無恤為了爭奪王位,相互攻擊。最后,公子糾為了消除公子無恤的隱患,派人去公子無恤家中拔除了深埋在地下的莖根,以此來比喻清除隱患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拔茹是一個動賓短語,由“拔”和“茹”兩個字組成。其中,“拔”表示拔出,除掉,“茹”表示根莖。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為了建設一個干凈整潔的學校環境,我們要拔茹各種不良習慣。
2. 這個國家需要一個英明的領導者,能夠徹底拔茹貪污腐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拔茹”聯想為清除雜草。想象自己在花園里拔除長滿雜草的莖根,以此來記憶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清除有關的成語,比如“除惡務盡”、“掃除天下”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為了讓學校更加美麗,我們要拔茹所有的雜草。
2. 初中生:我們應該拔茹學校里的各種不良行為,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3. 高中生:政府應該采取措施拔茹腐敗現象,建設一個廉潔的社會。
4. 大學生:作為青年一代,我們應該拔茹社會上的各種不正之風,為社會進步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