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鞭長莫及
發音(Pronunciation):biān cháng mò j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距離太遠,無法及時趕到或達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鞭長莫及這個成語由“鞭長”和“莫及”兩個詞組成。鞭長指的是鞭子的長度,莫及表示無法到達。這個成語比喻距離太遠,無法及時趕到或達到目的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鞭長莫及常常用來形容某種力量或措施無法影響或解決遠處的問題或局勢。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無法及時趕到或幫助別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鞭長莫及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傳說當時晉國的國君鞠鞭想要對叛亂的諸侯進行懲罰,但是他的鞭子太短,無法打到遠處的叛亂分子。于是他就感嘆說:“鞭長莫及??!”從此這個成語就流傳了下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鞭長莫及是由三個漢字組成的固定搭配,沒有其他特殊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由于交通不便,救援隊在受災區域的一些偏遠地方鞭長莫及。
2. 政府的政策雖然好,但是在一些偏遠地區卻鞭長莫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手持一根很長的鞭子,但是他無論怎么努力,都無法把鞭子甩到遠處的目標上,因此他感嘆:“鞭長莫及??!”這樣的聯想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含有“鞭”和“莫及”的成語,如“鞭辟入里”、“鞭長莫及”等,加深對這些成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想幫助爺爺修理電視,但是家里沒有工具,真是鞭長莫及啊!
2. 初中生:我希望能夠幫助貧困地區的孩子們,但是由于距離太遠,我感到有些鞭長莫及。
3. 高中生:政府的扶貧政策雖然好,但是在一些山區的貧困村莊中,仍然存在鞭長莫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