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圇課
成語(Idiom):囫圇課
發音(Pronunciation):hú lún k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學習或理解不全面、不深入的知識或技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囫圇課是由“囫圇吞棗”和“上課”的意思組成的成語。囫圇吞棗意指匆忙地吞食棗子,沒有細細品味,而上課則指學習的過程。囫圇課的意思是形容學習時只是匆匆瀏覽、馬虎應付,沒有真正理解和消化知識。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是草率地應付,沒有真正掌握知識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工作中只是膚淺地了解,沒有深入研究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起源于明代的一位名叫張岱的學者。他小時候讀書時非常急躁,總是匆匆忙忙地看書,沒有仔細理解。有一次,他的老師讓他背誦一篇文章,他背誦時只是草草念完,沒有真正理解文章的意思。老師看了以后非常生氣,就用“囫圇課”來形容他的學習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囫圇課是由兩個詞組成的,囫圇和課。囫圇是一個形容詞,表示草率、不細致的意思;課是名詞,表示學習的過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每次考試前都只是囫圇課了一遍教材,所以成績不太好。
2. 老師講了一個復雜的數學問題,他只是囫圇課聽了一下,完全沒有理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囫圇課和囫圇吞棗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匆匆忙忙地吃棗子,沒有細細品味的樣子,從而記住囫圇課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想要避免囫圇課,可以嘗試更加深入地學習,例如多讀相關的書籍、多做練習題、和他人討論等。這樣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技能。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每次考試前都只是囫圇課了一遍課本,所以成績不太好。
2. 初中生:他上課時總是囫圇課,導致理解能力不夠強。
3. 高中生:他雖然囫圇課,但是考試成績卻一直很好。
4. 大學生:為了更好地理解專業知識,我決心不再囫圇課,而是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