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綱
基本解釋
即人倫綱紀,為人處世的道德準則。 漢 揚雄 《解嘲》:“客嘲 揚子 曰:‘吾聞上世之士,人綱人紀。不生則已,生必上尊人君,下榮父母。’” 三國 魏 曹植 《離友》詩之一:“王旅旋兮背故鄉,彼君子兮篤人綱。” 晉 葛洪 《抱樸子·弭訟》:“人綱始於夫婦,判合擬乎二儀。”
成語(Idiom):人綱(rén gāng)
發音(Pronunciation):rén g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尊嚴和道德規范,也指社會秩序和紀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人綱是由“人”和“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人”表示人類,代表了人的尊嚴和價值;“綱”表示綱領、規范,代表了道德規范和社會秩序。人綱指的是人的尊嚴和道德規范,同時也指社會秩序和紀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人綱常用于談論人的行為準則和社會道德。可以用來強調人們應該遵守道德規范,保持良好的行為舉止,維護社會秩序和和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人綱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十二年》中,其中有一句話:“治人綱紀”。后來,人綱逐漸成為一個獨立的成語,用來形容人的尊嚴和道德規范。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人綱是一個名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作為一名公務員,我們應該嚴守人綱,做到廉潔奉公。
2. 社會的穩定和發展需要每個人都恪守人綱。
3. 這個社區的居民遵守了人綱,形成了和諧的社會氛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人”的形狀和“綱”的含義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想象一個人站在一條綱上,代表著他遵守道德規范和維護社會秩序。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人心向善”、“人間有情”等,加深對人的道德和社會秩序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珍惜友誼,保持人綱,不欺負同學。
2. 初中生:作為學生,我們要遵守學校的紀律,維護人綱。
3. 高中生:在面對誘惑和挑戰時,我們要堅守人綱,不做違法違規的事情。
4. 大學生:大學生應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遵循人綱,為社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