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地
基本解釋
安全的地方;安定的地方。《晉書·宣帝紀》:“凡物致之安地則安,危地則危。” 唐 杜甫 《征夫》詩:“漂梗無安地,銜枚有荷戈。官軍未通 蜀 ,吾道竟如何?”
成語(Idiom):安地
發音(Pronunciation):ān d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安定的地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安地指的是一個安定、穩定的地方或環境。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或一種情況非常平靜、穩定,沒有波動或變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社會、家庭、工作等領域的穩定和安定。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地方沒有戰亂、社會秩序良好,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心情平靜、生活安定。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晉書·杜預傳》中有這樣一則故事:杜預是晉朝的一位重要官員,他在位期間非常勤奮、穩定,使得國家安定。有一次,有人問他如何做到這么穩定,他回答說:“我把自己的心境放在了一個安定的地方(安地)。”從此以后,人們就用“安地”來形容杜預的穩定和安定。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安”和“地”兩個字組成,構成一個名詞短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城市的社會秩序非常好,是個安地。
2. 她的心情很平靜,生活也很安地。
3. 只有一個穩定的家庭才能給孩子一個安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這個成語與“安定”和“地方”這兩個詞聯系起來,形成一個穩定、安定的地方。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與穩定、安定相關的成語,如“安居樂業”、“安守本分”等,來拓展對“安地”這個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家的小狗在家里找到了一個安地,它每天都在那里睡覺。
2. 初中生(13-15歲):在學校里,我喜歡在圖書館里自習,那里是我學習的安地。
3. 高中生(16-18歲):考試前,我會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復習,這樣可以讓我保持心情安地,更好地集中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