軼俗
成語(Idiom):軼俗
發(fā)音(Pronunciation):yì s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合時宜的言行舉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軼俗是由“軼”和“俗”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軼的意思是與眾不同,超出尋常;俗的意思是通俗、普通。軼俗指的是言行舉止不合時宜、不符合常規(guī)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軼俗常用于描述某人的言行舉止與大眾習俗不符,或者違反社會規(guī)范的行為。可以用于形容某人的言行粗俗、不得體,或者某人在特定場合做出不合適的舉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軼俗這個成語最早出現(xiàn)在《后漢書·楊震傳》中。故事中,楊震是東漢末年的一位官員,他性格耿直,言行舉止與眾不同,不隨波逐流。因此,人們常常用“軼俗”來形容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舉止太軼俗了,完全不符合這個場合的規(guī)范。
2. 她的言語粗俗,一點也不符合一個文雅女子的形象。
3. 在重要場合中,舉止要得體,不能做出軼俗的舉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軼俗”拆分為“軼”和“俗”來記憶。軼可以理解為與眾不同,超出尋常;俗可以理解為通俗、普通。因此,軼俗就是不合時宜、不合常規(guī)的行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軼俗相關的成語,例如“輕佻”、“張冠李戴”等,可以幫助擴展詞匯量,并豐富對于不合時宜行為的描述。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穿著太軼俗了,穿著運動鞋去參加婚禮。
2. 初中生:她的打扮太軼俗了,穿著暴露的衣服去學校。
3. 高中生:他的言行太軼俗了,經(jīng)常說一些粗俗的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