鋤櫌
成語(Idiom):鋤櫌(chú chuí)
發(fā)音(Pronunciation):chú chu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努力耕作,辛勤勞動的意思。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鋤櫌是由兩個詞組成,鋤和櫌。鋤是農(nóng)具,用來翻土、除草;櫌是古代農(nóng)民用來除草的一種工具。鋤櫌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辛勤勞動,努力耕作的意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鋤櫌常用于形容人勤勞努力,不怕辛苦,積極工作的情景。可以用來表達對勤奮努力的人的贊美或激勵。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襄公十一年》中有一則故事,說的是齊國的一個官員名叫管仲,他非常勤奮努力,為國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有一次,他親自去耕田,用櫌鋤地,以身作則,激勵大家努力工作。后來,人們就用“鋤櫌”來形容努力工作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動詞“鋤”和名詞“櫌”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鋤櫌的好手,從不怕辛苦。
2. 只有鋤櫌才能開墾出富饒的土地。
3. 這個項目的成功離不開每個人的鋤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拿著鋤頭,辛勤勞動的場景,或者想象一個勤奮努力的人在用鋤櫌工作的情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努力工作、耕耘有關的成語,如“辛勤勞動”、“勤勞致富”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爸爸每天早上都拿著鋤櫌去菜地除草。
2. 初中生:只有付出努力的鋤櫌,才能收獲豐碩的果實。
3. 高中生:他是一個鋤櫌的好手,不怕吃苦,一直在努力奮斗。
4. 大學生:在大學里,我們應該時刻保持鋤櫌的精神,努力學習,為將來的發(fā)展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