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荒
成語(Idiom):暴荒
發(fā)音(Pronunciation):bào hu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自然災害或人為原因導致的嚴重荒年,農(nóng)田不再肥沃,糧食收成極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暴荒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暴”表示突然、猛烈,而“荒”則表示荒涼、貧瘠。暴荒指的是突然發(fā)生的嚴重荒年,使農(nóng)田貧瘠,糧食收成極低。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暴荒一詞常用于描述自然災害或人為原因導致的嚴重荒年。可以用來形容農(nóng)田不再肥沃,糧食供應緊張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宣公十三年》記載了一個故事,當時齊國發(fā)生了嚴重的旱災,農(nóng)田荒涼,人們饑餓交迫。這個故事成為了“暴荒”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暴荒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暴”為動詞,表示突然、猛烈;“荒”為名詞,表示荒涼、貧瘠。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地區(qū)多年來一直遭受暴荒的困擾,農(nóng)民生活十分艱難。
2. 自然災害導致了暴荒,人們紛紛離開家園尋求生計。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暴荒”與“突然荒涼”聯(lián)想起來,形象地表示農(nóng)田在一夜之間變得貧瘠,糧食收成極低的情況。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有關中國歷史上的暴荒事件,如“大饑荒”等,以及相應的應對措施和救災工作。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由于連續(xù)的干旱,這個地區(qū)發(fā)生了暴荒,農(nóng)田里沒有莊稼長出來。
2. 初中生:我們在歷史課上學到,中國歷史上曾經(jīng)發(fā)生過許多次暴荒,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痛苦。
3. 高中生:暴荒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需要政府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