硃砂記
硃砂記(zhū shā jì)
發音:zhū shā jì
基本含義:指文章或文字的內容真實可靠,沒有虛構或夸大之處。
詳細解釋:硃砂是一種紅色的礦石,常用于制作顏料。硃砂記這個成語比喻寫作或文字真實可靠,沒有虛構或夸大之處。它強調了作品的真實性和可信度。
使用場景:硃砂記常用于形容新聞報道、歷史記載、科學論文等內容真實可信的文章。也可以用于形容人的言談舉止真實可靠,不夸大其詞。
故事起源:硃砂記的故事起源于《史記·李斯列傳》。李斯是秦朝的一位重要官員,他曾經上書皇帝,稱贊秦朝的政績。在這封奏章中,李斯寫道:“臣聞古之善政者,不圖其功,而圖其實。”這句話意思是說,古代的善政之人,不追求功績的顯著,而注重實際效果。這句話被皇帝贊賞為“硃砂之言”,意思是說這是一種真實可靠的言論,沒有虛構之處。
成語結構:硃砂記是一個名詞+動詞的結構,其中硃砂作為名詞,表示真實可靠的意思,記作動詞,表示記錄、記載的意思。
例句:
1. 這篇報道是硃砂記,我們可以相信其中的信息。
2. 他的言辭永遠是硃砂記,不會夸大事實。
記憶技巧:可以將硃砂記比喻成一瓶紅色的顏料,代表真實可靠的信息。想象自己在寫作時,用硃砂記的顏料來描繪內容,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了解更多與寫作和真實性相關的成語,例如“鐵證如山”、“言之鑿鑿”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作文是硃砂記,老師說寫得很真實。
2. 初中生:這本小說是硃砂記,作者把人物的感受寫得非常真實。
3. 高中生:這篇論文是硃砂記,作者提供了大量的實證數據來支持觀點。
4. 大學生:這個新聞報道是硃砂記,記者采訪了多個權威人士,信息準確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