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聲色俱厲
發音(Pronunciation):shēng sè jù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聲音和表情態度都非常激烈、兇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聲音和表情態度都非常激烈、兇猛。形容人的言辭兇猛,聲音高亢,表情激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爭吵、辯論、斗嘴等情景中,表示聲音高亢、言辭激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隱公十二年》記載了一個故事。公元前541年,魯國發生了一場內戰,魯國的兩位公子糾纏不清,爭奪王位。其中一位公子在宮中大聲喧嘩,聲音震動宮廷,讓人感到非常兇猛。后來,人們用“聲色俱厲”來形容這種兇猛的聲音和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聲色俱厲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固定的詞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在會議上爭吵得聲色俱厲。
2. 他的演講激情四溢,聲色俱厲,讓人印象深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梢韵胂笠粋€人在爭吵時聲音非常高亢,表情激動,就像是發出兇猛的聲音和態度。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聲音、表情相關的成語,如“聲東擊西”、“言之鑿鑿”等,以擴展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在打架時聲色俱厲,嚇得我都不敢靠近。
2. 初中生:老師批評了他一句,他立刻反駁起來,聲色俱厲地爭辯。
3. 高中生:辯論比賽上,兩個隊伍的辯手爭奪激烈,聲色俱厲,場面非常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