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吏
基本解釋
(1).即三公。《左傳·成公二年》:“王使委於三吏。” 杜預 注:“三吏,三公也。三公者,天子之吏也。” 北齊 杜弼 《檄梁文》:“位此三吏,邑啟千社。”參見“ 三公 ”。
(2).指三卿。《逸周書·大匡》:“王乃召冢卿、三老、三吏、大夫、百執事之人,朝於大庭。” 孔晁 注:“三吏,三卿也。”
(3).指 唐 杜甫 的著名詩作《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文學史上與他的《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合稱“三吏三別”。
成語(Idiom):三吏(sān lì)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官場上廉潔公正的三種官吏,也可用來形容官員的品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吏是由“三”和“吏”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三”表示數量,表示三個;“吏”指官吏。三吏指的是官場上廉潔公正的三種官吏,包括三種不同的職位和角色的官員。這三種官員代表了官場上的廉潔、公正和勤勉,是官場風氣良好的象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官員的品行,也可以用來贊美官場上廉潔公正的官員。在寫作、演講或者討論官場風氣時,可以使用這個成語來表達對廉潔公正官員的贊美。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李斯列傳》中記載了一個故事,說的是戰國時期,秦國的官員李斯擔任宰相,他非常重視官吏的廉潔和公正。他任命了三位官員來監督官場風氣,這三位官員分別是:負責監察官員廉潔的“御史”,負責審判案件公正的“大理”,以及負責監督官員勤勉工作的“尉”。這三位官員的品行和工作表現得到了李斯的贊賞,后來人們就用“三吏”來形容廉潔公正的官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吏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三”和“吏”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位官員被稱為三吏中的楷模。
2. 在他的領導下,這個地區的官場風氣變得廉潔公正,真可謂是三吏之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將“三吏”與廉潔、公正和勤勉聯系起來。可以想象三位官員站在一起,分別持有代表廉潔、公正和勤勉的標志物,如“廉”字、法律書籍和工作工具等。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官場風氣相關的成語,如“官官相護”、“官官相為”等,以豐富對官場風氣的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學校的校長是三吏之一,他非常公正,對待每個學生都非常公平。
2. 初中生:我希望將來能成為三吏之一,為社會做出貢獻,保持廉潔公正的品行。
3. 高中生:在我國的官場上,能夠真正做到三吏的官員并不多,我們需要更多的官員以身作則,樹立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