哂納
成語(Idiom):哂納(shěn nà)
發音(Pronunciation):shěn nà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嘲笑別人的失敗或困境,心生幸災樂禍之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哂納是由“哂”和“納”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哂的意思是嘲笑、譏笑,納的意思是接受、承受。哂納的含義是嘲笑別人的失敗或困境,并因此而感到幸災樂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哂納常用于描述某人看到別人失敗或遭遇困境時,心生幸災樂禍之情的場景。它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對他人的失敗感到高興,或者以嘲笑的態度看待別人的不幸。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哂納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十一年》中。故事中,齊國的公子糾在齊襄公面前嘲笑楚國的公子圍。襄公對糾的嘲笑行為感到厭惡,于是用“哂納”來形容糾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哂納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哂”和動詞“納”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看到別人遭受失敗,竟然心生哂納之情。
2. 我們不應該對他人的不幸感到哂納,應該要有同情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哂納”與嘲笑、幸災樂禍的情緒聯系起來,形成記憶聯想。例如,可以想象一個人看到別人失敗后,嘴角揚起嘲笑的笑容,心里暗自樂開了花的情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故事、文章或者觀看相關的電影、電視劇來加深對哂納這個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看到同學考試不及格,心里感到哂納,卻沒有去幫助他。
2. 初中生:他看到對手在比賽中失誤,心里暗自哂納,覺得勝利離自己更近了一步。
3. 高中生:她看到別人的痛苦經歷,卻不是去安慰,而是心生哂納之情,這讓人感到很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