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期生
基本解釋
亦稱“ 安期 ”。亦稱“ 安其生 ”。仙人名。 秦 、 漢 間 齊 人,一說 瑯琊 阜鄉 人。傳說他曾從 河上丈人 習 黃帝 、 老子 之說,賣藥 東海 邊。 秦始皇 東游,與語三日夜,賜金璧數千萬,皆置之 阜鄉 亭而去,留書及赤玉舄一雙為報。后 始皇 遣使入海求之,未至 蓬萊山 ,遇風波而返。一說,生平與 蒯通 友善,嘗以策干 項羽 ,未能用。后之方士、道家因謂其為居海上之神仙。事見《史記·樂毅列傳》、 漢 劉向 《列仙傳》等。《史記·封禪書》:“ 安期生 僊者,通 蓬萊 中,合則見人,不合則隱。”《漢書·蒯通傳》:“ 通 善 齊 人 安其生 , 安其生 嘗干 項羽 , 羽 不能用其策。而 項羽 欲封此兩人,兩人卒不肯受。” 晉 葛洪 《抱樸子·微旨》:“年非 安期 、 彭祖 多歷之壽,目不接見神仙,耳不獨聞異説,何以知長生之可獲,養性之有徵哉!” 宋 陸游 《長歌行》:“人生不作 安期生 ,醉入 東海 騎長鯨。” 明 高啟 《贈李外史》詩:“我聞 安期 古策士,親見 楚 漢 爭雌雄。” 清 孫枝蔚 《列仙詩》:“ 霸王 虛有重瞳子,那識 安期 是異人。”
成語(Idiom):安期生
發音(Pronunciation):ān qī shē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具備著聰明才智,但卻不愿意展示出來或利用起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安期生是指一個人有才華、有能力,但卻不愿意展示自己的才能,或者不愿意利用自己的才能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懶散或者不愿意為自己的前途奮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安期生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某個領域具備了很高的能力,但卻不愿意去發揮自己的才能,或者不愿意為了自己的前途而努力奮斗。可以用來形容那些懶散或者懶于進取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安期生是一個歷史人物的名字,他是戰國時期齊國的一位官員。據說安期生聰明才智過人,但卻不愿意出任重要的職位,也不愿意展示自己的才能。他寧愿過著平凡的生活,不愿意為自己的前途奮斗。因此,人們用他的名字來形容那些有才華卻不愿意發揮才能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安期生的成語結構是“安+期+生”,其中,“安”表示安逸、平凡,“期”表示等待、期待,“生”表示生活、存在。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很聰明,但卻是個安期生,從來沒有為自己的前途努力過。
2. 他是一個安期生,一直沒有利用自己的才能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安期生”這個成語與安逸的生活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寧愿過著平凡的生活,也不愿意為自己的前途奮斗。可以將這個形象牢記于心,以便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安期生的故事和相關的成語故事,可以深入了解戰國時期的歷史背景,以及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庸人自擾”、“自暴自棄”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雖然很聰明,但卻是個安期生,從來沒有為自己的前途努力過。
2. 初中生:他是一個安期生,一直沒有利用自己的才能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3. 高中生:他有著很高的才能,但卻選擇過著平凡的生活,真是個安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