彳亍
基本解釋
◎ 彳亍 chìchù
[walk slowly] [古]∶慢步行走;徘徊
踟躕橫渡口,彳亍上灘舟。——李贄《觀漲》
彳亍而無所趨
英文翻譯
1.[書] (慢步走; 走走停停) walk slowly
詳細解釋
(1).小步走,走走停停貌。《文選·潘岳<射雉賦>》:“彳亍中輟,馥焉中鏑。” 張銑 注:“彳亍,行皃,中少留也。” 唐 柳宗元 《答周君巢書》:“彳亍而無所趨,拳拘而不能肆。”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宋延清》:“彳亍而行,如酒醉者。” 沙汀 《磁力》:“但他沒有多少地方可走,而一個人在街上彳亍著。”
(2).比喻猶疑不定。 明 袁宏道 《初度戲題》詩:“欲留色枯槁,欲歸心彳亍。”
成語(Idiom):彳亍(chì chǔ)
發音(Pronunciation):chì ch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行走、行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彳亍是由“彳”和“亍”兩個字組成的,其中“彳”是指一人走路的樣子,而“亍”則表示走路的動作。彳亍形象地描繪了一個人行走的情景,表示行動、走路的意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彳亍常用于描述人們的行動和行為,表示人們積極主動地去行動、努力做事情的態度。可以用于各種日常生活和工作場景中,例如:
1. 他一直在彳亍,從不停歇,終于實現了自己的目標。
2. 在困難面前,我們應該勇往直前,不斷彳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彳亍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成公二年》中。成公二年,晉國有個叫趙盾的人,他因為父親被殺而流亡,一直在尋找報仇的機會。有一天,他聽說晉國準備與敵國作戰,于是他毅然決然地離開了家鄉,踏上了尋找機會的旅程。他每天都在不同的地方行走,尋找與敵人作戰的機會。經過多年的努力,最終他找到了機會,成功報了仇。這個故事中的趙盾就是一個典型的彳亍者,他用自己的行動表達了對父親的深深懷念和對敵人的深深仇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彳亍是由兩個字組成的,其中“彳”是形聲字,表示走路的動作;“亍”是形聲字,表示行走的樣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每天都在彳亍,從不停歇。
2. 在這個重要的項目中,我們需要大家一起彳亍,共同努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彳亍”與“行動”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在行走的樣子,表示積極主動地去行動、努力做事情的態度。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行動和努力相關的成語,如“步履維艱”、“勇往直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每天上學都很快樂地彳亍著。
2. 小學生:我要努力學習,不斷彳亍,爭取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3. 初中生:面對困難,我們要勇往直前,堅持彳亍,不放棄。
4. 高中生: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彳亍,考上一所好大學。
5. 大學生: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我們要堅定信念,不斷彳亍,實現自己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