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潛
基本解釋
(1).奮起于潛藏之中。 元 柳貫 《贈王玄翰》詩:“清觀我故友,有子在窮閻。技富愈思蓄,時來當發潛。”
(2).揭發潛伏的壞人壞事。 明 李東陽 《明故資善大夫禮部尚書傅公墓志銘》:“納忠閑邪,公在講幄;發潛誅諛,公在史局。”
成語(Idiom):發潛
發音(Pronunciation):fā qi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才或潛力得到發掘和培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發潛是由“發”和“潛”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發”指發掘,培養;“潛”指潛在的,隱藏的。發潛的含義是指通過發掘和培養,使人才或潛力得到充分的發揮。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發潛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人才或潛力得到重視和培養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某個領域展現出了潛力,并受到關注和培養。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組織或團隊通過培養人才,使其潛力得到充分發揮。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發潛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相傳,有一位官員在一次考試中發現了一位年輕人的潛力,他認為這位年輕人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于是,他決定親自培養這位年輕人,并將他推薦給上級。這個故事傳承下來,后來人們用“發潛”來形容發現和培養人才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發潛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發”和名詞“潛”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公司非常重視人才的發潛,通過培訓和晉升機會,讓員工的潛力得到充分發揮。
2. 教育的目標之一是發掘和培養學生的潛力,讓他們成為有用的人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發潛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潛水員在水下發現了一顆寶藏,這個寶藏代表人才或潛力。這樣,每次想到發潛,就會想到發掘和培養潛在的人才。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例如“發揚光大”、“發人深省”等,以擴大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發潛了我,讓我參加了數學比賽。
2. 初中生:學校為了發潛我們的音樂才能,開設了音樂培訓班。
3. 高中生:通過社會實踐,我發現了自己對公益事業的潛力,決定將來從事相關工作。
4. 大學生:大學提供了豐富的實踐機會,幫助學生發掘和培養自己的潛力。
5. 成年人:公司為了發潛員工的創新能力,鼓勵員工提出新的想法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