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跌跌撞撞
發音(Pronunciation):diē diē zhuàng zhu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動作或行走不穩定,搖搖晃晃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跌跌撞撞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用來形容人或物體行走時不穩定,搖搖晃晃的樣子。它常常用于形容人走路搖搖晃晃,或者物體在運動過程中不穩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跌跌撞撞常常用來形容人走路不穩定、搖搖晃晃的樣子。它可以用于描述一個人喝醉后的狀態,或者一個人受傷后行走困難的情況。此外,它也可以用來形容物體在運動過程中的不穩定,比如一輛摩托車在顛簸的道路上行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跌跌撞撞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楊慎《吳江縣志·風俗志》中。在這本書中,跌跌撞撞被用來形容一個人行走時搖搖晃晃的樣子。后來,這個成語逐漸流傳開來,并成為了描述人或物體行走不穩定的常用詞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跌跌撞撞是由兩個相同的動詞“跌”和“撞”重疊組成的。這種結構的成語常常用來強調動作的不穩定、不平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走路跌跌撞撞,看起來像是喝醉了。
2. 小明受傷后,走路跌跌撞撞,需要別人的幫助。
3. 那輛摩托車在顛簸的道路上行駛,跌跌撞撞地前進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跌跌撞撞”與行走不穩定、搖搖晃晃的形象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走路時不停地搖晃、碰撞,從而形成了這個成語的形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行走不穩定相關的成語,比如“步履蹣跚”、“搖搖欲墜”等。同時,也可以學習與摔倒、跌落相關的成語,比如“摔跟頭”、“跌入深淵”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摔倒了,跌跌撞撞地爬起來。
2. 初中生:他走路的時候,因為腳扎到了石頭,跌跌撞撞地向前走。
3. 高中生:她走路的時候,因為鞋子不合適,跌跌撞撞地摔了一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