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羌
成語(Idiom):蹄羌
發音(Pronunciation):tí qi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事物相貌丑陋、不堪入目。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蹄羌是由“蹄”和“羌”兩個詞組成的成語。蹄,指馬、牛、羊等動物的腳部;羌,指古代西部地區的一個民族。蹄羌合在一起形容一個人或事物外表丑陋,難以忍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外表丑陋、不堪入目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人的相貌不好看,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東西的外觀不美觀。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蹄羌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寓言故事。相傳,在古代的西部地區,有一個叫羌的民族,他們的腳部非常丑陋,像動物的蹄一樣難看。后來,人們就用“蹄羌”來形容外表丑陋的人或事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名詞“蹄”和名詞“羌”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人長得真是蹄羌,看了都不忍直視。
2. 這幅畫畫得太難看了,簡直就是一幅蹄羌之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蹄羌”與丑陋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的腳變成了動物的蹄子,從而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相關的成語,如“貌離神合”、“丑態百出”等,加深對形容外表的詞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長得真是蹄羌,我們都不敢看他。
2. 初中生:那個電影的特效太差了,怪獸的造型簡直就是蹄羌一樣。
3. 高中生:這個藝術展的一些作品簡直就是蹄羌之作,完全沒有美感。
4. 大學生:他的穿衣風格真是蹄羌,完全沒有品味。
5. 成年人:這家餐廳的菜看起來就像是蹄羌,真是讓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