誅殘
成語(Idiom):誅殘(zhū cán)
發音(Pronunciation):zhū c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誅殺和殘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殘忍殺害或殘害他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多用于形容暴力行為或惡劣行徑,強調殘忍和惡劣的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宣公十年》載:“君子不誅殘。”這句話出自《左傳》中的一則故事。公元前600年,魯國的宣公十年,魯國的國君宣公因為發現有人謀害自己,于是下令搜查。在搜查行動中,發現了一個叫做季孫的人,他被懷疑是謀害宣公的兇手。然而,當宣公問及季孫的父親是否知情時,季孫的父親堅決否認,并表示季孫從小就是個孝順的孩子,不會做出謀害國君的事情。宣公相信了季孫的父親,沒有誅殺季孫,最終得知真兇是另外一個人。從此,人們用“君子不誅殘”來形容一個有道德底線、不會隨意傷害他人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被指控誅殘了無辜的人,引起了公憤。
2. 這個殘暴的獨裁者一手誅殘了無數的人民。
3. 我們要呼吁社會共同努力,杜絕誅殘行為的發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誅殘”這個成語與其基本含義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被殘忍地殺害的場景,以此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誅心之論”、“殘忍”等,以豐富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一起玩的時候,他的朋友誅殘了他的玩具。
2. 初中生:這個故事中的壞人誅殘了無辜的人,太可怕了。
3. 高中生:我們要加強法律意識,杜絕一切形式的誅殘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