恚怒
成語(Idiom):恚怒(huì nù)
發音(Pronunciation):huì n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極度憤怒或憤懣的情緒。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憤怒到極點,情緒激動的狀態。形容憤怒、怒氣沖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人憤怒到極點的情緒,常用于文學作品、口語和日常交流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恚怒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據傳,周朝時期,楚國的大夫子胥騫因為楚王不采納他的建議而非常憤怒。子胥騫因此寫了一篇《恚氣篇》,表達了他心中的憤怒之情。這篇文章的內容后來被人們所稱道,也成為了后來“恚怒”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聽到那個消息后,恚怒地砸了電話。
2. 她對他的背叛感到恚怒,當場就把他趕了出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恚怒”拆分成“恚”和“怒”兩個部分來記憶。恚可以聯想為“惱怒”,怒可以聯想為“憤怒”。兩個部分結合在一起,形成了“恚怒”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恚怒”相關的成語,如“怒不可遏”、“怒發沖冠”等。這些成語都與憤怒、激動的情緒有關,通過學習它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些詞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他們的捉迷藏游戲被取消了,小明恚怒地踢了一腳地上的石頭。
2. 初中生(14歲):老師發現他們在課堂上偷偷玩手機,立刻恚怒地批評了他們一頓。
3. 高中生(17歲):他看到自己的作文被老師批評得一無是處,恚怒之下,他決定重新寫一篇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