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頤
基本解釋
方形的面頰。古人以為貴相。《三國志·吳志·吳主傳》“時 權 年十五” 裴松之 注引 晉 虞溥 《江表傳》:“ 權 生,方頤大口,目有精光。 堅 異之,以為有貴象。”《南史·梁紀下·簡文帝》:“﹝帝﹞器宇寬弘,未嘗見喜慍色,尊嚴若神,方頤豐下,鬚鬢如畫。”《南史·梁紀下·樂藹傳》:“﹝ 藹 ﹞方頤隆準,舉動醖藉。”
成語(Idiom):方頤(fāng yí)
發(fā)音(Pronunciation):fāng y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端莊、儒雅的儀態(tài)。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方頤是由“方”和“頤”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方指莊重、端正,頤指面頰。方頤形容人的儀態(tài)莊重、儒雅,舉止得體、端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方頤多用于形容人的儀態(tài)端莊、莊重,可以用來贊美人的風度和舉止得體。常用于文學作品、演講和贊美文章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方頤最早出自《詩經(jīng)·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其中“伊人”指的是一位端莊美麗的女子。后來,人們將方頤用來形容人的儀態(tài)端莊、莊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身筆挺的西裝,方頤的舉止,給人一種莊重的感覺。
2. 她溫文爾雅,方頤大方,深受同事的喜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方形和頤字的形狀聯(lián)系起來記憶該成語。方形代表莊重,頤字的下半部分像是人的面頰,表示人的儀態(tài)。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形容人儀態(tài)的成語,如“儀表堂堂”、“舉止大方”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講課時,方頤的舉止給我們樹立了榜樣。
2. 初中生:他的方頤舉止讓人感到他是一個有修養(yǎng)的人。
3. 高中生:他的方頤舉止充滿了成熟和自信,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 大學生:在重要場合,她的方頤舉止贏得了大家的贊賞。
5. 成年人:無論面對什么情況,我們都應該保持方頤的舉止,展現(xiàn)自己的修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