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待見
基本解釋
謂不喜歡。 元 關漢卿 《魯齋郎》第一折:“小官 魯齋郎 ,自從 許州 拐了 李四 的渾家,起初時性命也似愛他,如今兩個眼里不待見他。”《紅樓夢》第二一回:“難道圖你舒服,叫他知道了,又不待見我呀!”
成語(Idiom):不待見(bù dài jiàn)
發音(Pronunciation):bù dài ji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被人待見、不受歡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某人在社交或工作場合中不受他人喜歡或重視,被冷落或忽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某人在團體中不受歡迎,或被他人忽視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不待見”的起源尚無確切記載,但該成語的意義和使用方式都與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社交互動有關。在人際交往中,如果一個人的行為、言辭或態度不受他人歡迎,就可能被冷落或忽視,從而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動詞+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班級中總是不待見,很少有人愿意與他交流。
2. 這個項目經理因為管理不當而被團隊成員不待見。
3. 她的傲慢態度讓她在公司里處處不待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類似含義的成語進行對比記憶,如“受人喜歡”和“不待見”相對立。此外,可以嘗試將“不待見”與具體的場景和情境聯系起來,以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人際交往相關的成語,如“受人喜歡”、“受人尊敬”等,以擴展對社交互動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在新學校不待見,沒有朋友和我玩。
2. 初中生(13-15歲):他在班級里不待見,經常被同學冷落。
3. 高中生(16-18歲):因為他的成績很差,老師對他不待見。
4. 大學生(19-22歲):他在社團里不待見,沒有人愿意與他合作。
5. 成年人(23歲以上):他在公司里不待見,很少有人愿意與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