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
基本解釋
(1).天上的龍。 漢 劉向 《新序·雜事五》:“ 葉公 子高 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 宋 王安石 《化城閣》詩:“ 楞伽 海中山,杳出霄漢上。中有不死庭,天龍盡四向。”
(2).佛教語。謂諸天與龍神。《法華經(jīng)·序品》:“天龍恭敬,不以為喜。”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八一:“遙知法會 靈山 在,八部天龍禮我言。”
(3).房宿第三星之名。《星經(jīng)》卷上:“三名天龍,四名天馬。”
(4).山名。在 山西省 太原縣 境。產(chǎn)硫磺。山壁有 北魏 拓跋氏 所造凹形佛像,是美術雕刻史上有價值的杰作。
(5).蜈蚣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蟲部·蜈蚣》。
成語(Idiom):天龍
發(fā)音(Pronunciation):tiān ló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天空中飛翔的龍,比喻人才出眾、非凡的能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天龍一詞由“天”和“龍”兩個字組成。天指天空,象征高遠、遼闊的意義;龍在中國文化中被視為神圣的象征,代表著權威、力量和智慧。因此,天龍成語形容人才出眾,具備非凡的能力和潛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天龍一詞常用于贊美和稱贊具有卓越才能和非凡能力的人。可以用來形容科學家、藝術家、領導者等具有杰出成就和卓越才能的人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天運》中有一段故事:有一位叫做龐涓的人,他在天空中看到了一條飛龍,非常震驚。他返回村莊后,向村民們夸口說自己親眼看到了天龍。然而,村民們并不相信他,因為他平時言過其實,說大話的事情很多。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天龍這個成語也有夸大其詞、虛構事實的含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天”和“龍”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音樂領域的造詣真是天龍之才。
2. 這位年輕的科學家是當今天龍人物之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lián)想到天空中飛翔的巨龍,代表著非凡的能力和卓越的才華。可以將天龍這個成語與具有非凡能力的人物聯(lián)系起來,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文化中對龍的崇拜和象征意義,以及其他與成語“天龍”相關的成語和故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他畫畫真好,簡直是個天龍。
2. 初中生(14歲):老師說他是天龍人物,以后一定會有很大的成就。
3. 高中生(17歲):他的數(shù)學成績非常好,是我們班的天龍。
希望這份學習指南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成語“天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