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垢
基本解釋
佛教語。即三毒。《大莊嚴經·兜率天宮品》:“三垢憍慢盡,語業無諸過。”
成語(Idiom):三垢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gò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品德或行為上的三種污點或缺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垢是指人的品德或行為上的三種污點或缺陷,包括貪婪、愚蠢和懶惰。這三種缺陷是人們在修養和發展中需要克服和消除的。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德或行為有著這三種缺陷,也可以用來批評一個人的品德或行為不端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三垢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莊子·德充符》一章中:“三垢者,謂貪婪、愚蠢、懶惰也。”莊子在這一章中講述了一個故事,故事中有一個人被稱為“德充符”的人,他有著貪婪、愚蠢和懶惰的三種缺陷,最終導致了他的失敗和不幸。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垢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品德上有三垢,貪婪、愚蠢和懶惰,所以沒人喜歡他。
2. 這個人雖然聰明,但是他的行為上有三垢,所以沒人信任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三個字的發音和基本含義分別記住,然后聯想到一個人的品德或行為上的三種缺陷,幫助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了解更多與人的品德和行為相關的表達方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很貪婪,他不愿意和別人分享玩具,真是有三垢。
2. 小學生:我不喜歡那個同學,因為他又愚蠢又懶惰,真是有三垢。
3. 初中生:我覺得一個人的品德上有三垢是不可原諒的,我們應該努力避免這樣的缺陷。
4. 高中生:我們應該從小培養好的品德,避免有三垢的行為出現。
5. 大學生:我們要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避免被別人說有三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