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當仁不讓(dāng rén bù ràng)
發音(Pronunciation):dāng rén bù r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應該做某事時,毫不推讓地主動去做,表示自愿承擔責任,不讓別人替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當仁不讓是一種用來形容一個人在應該擔負責任時,毫不推讓地主動去承擔的精神和態度。這個成語強調了擔當和責任感,表達了一個人積極主動、勇于擔當的品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當仁不讓一般用于形容一個人在某種情況下主動承擔責任或者表現出積極主動的態度。它可以用來贊美一個人有擔當、有責任心,也可以用來嘲諷那些推卸責任、逃避責任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紅樓夢》中有一個故事,說的是賈母因為懷疑黛玉偷了寶玉的貼身玉佩,要黛玉當眾搜身。黛玉當時年紀小,心生委屈和不滿,但是她沒有推辭,而是主動脫下衣物,讓賈母搜身。這個故事中的黛玉就是一個當仁不讓的典型例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當仁不讓是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每個字的含義和發音都很簡單明了,易于理解和記憶。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工作中當仁不讓,總是主動承擔起最困難的任務。
2. 作為一名領導,應該當仁不讓,積極為團隊的發展負責。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故事起源相關的場景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黛玉在賈母面前主動脫下衣物,展示出當仁不讓的精神和態度。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責任和擔當相關的成語,如“任勞任怨”、“舍己為人”等,來拓寬自己的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班級里當仁不讓地擔任了班長的職務。
2. 初中生:作為一名班干部,我應該當仁不讓地帶頭遵守校規校紀。
3. 高中生:在志愿者活動中,我們當仁不讓地參與了社區清潔工作。
4. 大學生:擔任學生會主席,我要當仁不讓地為同學們爭取權益。
5. 成年人:作為一名家長,我當仁不讓地承擔起照顧孩子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