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濟
基本解釋
(1).救濟;救助。《北史·房景遠傳》:“ 景遠 字 叔遐 ,重然諾,好施與,頻歲兇儉,分贍宗親,又於通衢以飼餓者,存濟甚眾。” 元 無名氏 《劉弘嫁碑》第四折:“當日無倚之時,投奔於伯伯門下,蒙伯伯收留存濟。”《明史·陳銳傳》:“ 淮 揚 饑疫,煮糜施藥,多所存濟。” 清 吳偉業 《詠古》詩之六:“破家相存濟,百口同安危。”
(2).過活;度日。《周書·宣帝紀》:“閏月乙亥,詔 山東 流民新復業者,及 突厥 侵掠家口破亡不能存濟者,竝給復一年。” 宋 范仲淹 《奏乞免關中支移二稅》:“數年以來,科率百端,民力大困,州縣督責,不能存濟。”《古今小說·吳保安棄家贖友》:“家中又無積蓄,捱到十年之外,衣單食缺,萬難存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牛成章》:“母不能貞,貨產入囊,改醮而去,遺兩孤,難以存濟。”
(3).活路、生路。 元 無名氏 《殺狗勸夫》第二折:“徧長空六出花飛,不停間雪兒緊風兒急,這場冷,著我無存濟。” 元 石德玉 《秋胡戲妻》第二折:“哎呀,這是明明的欺負俺高堂老母無存濟。” 元 無名氏 《馬陵道》第三折:“想當初在 云夢山 中把天書習,定道是取將相能容易,誰知有這日,生把俺七尺長軀打滅的無存濟。”
(4).消受,安享。 元 無名氏 《隔江斗智》第二折:“這 荊州 我親身我親身可便到這里,你看那地方寬,民富實,端的是錦繡城池,無福的難存濟。”
成語(Idiom):存濟
發音(Pronunciation):cún j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幫助、救濟他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存濟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存”意為保存、保留,“濟”意為幫助、救濟。存濟的基本含義是指幫助他人,給予救濟和援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存濟常用于形容幫助他人、解決困難的行為。可以用來形容對社會弱勢群體的關懷和援助,也可以用來形容對朋友、親人或同事的幫助和支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存濟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國的一位慷慨仁義的官員。相傳,在古代有一位名叫曹操的官員,他非常慷慨仁義,經常幫助困難的人。有一次,曹操路過一座橋,發現橋上有一個老人摔倒了,他立刻停下來幫助老人起身。曹操不僅幫助老人起身,還送他回家,并給他一些金錢和食物。這個故事傳開后,人們用“存濟”來形容幫助他人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存濟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存”是動詞,“濟”是動詞的賓語。兩個字的結合表示幫助他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經常存濟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2. 在困難時,朋友的存濟讓我感到溫暖和感激。
3. 這個慈善機構致力于為貧困地區的居民提供存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存濟”記憶為“存心濟人”,意為心存善意地幫助他人。另外,可以通過與慷慨仁義的曹操的故事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存濟相關的成語,如“施舍”、“助人為樂”等,以豐富你的詞匯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愿意存濟那些需要幫助的小動物。
2. 初中生:作為一名學生,我們應該多為社會做一些存濟的事情。
3. 高中生:我希望將來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為社會做出更多的存濟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