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境
基本解釋
開拓國境。《漢書·地理志上》:“至 武帝 攘卻 胡 越 ,開地斥境。” 唐 劉餗 《隋唐嘉話》卷上:“ 衛(wèi)公 既滅 突厥 ,斥境至于大漠。”
成語(Idiom):斥境
發(fā)音(Pronunciation):chì jì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斥境指責別人不守規(guī)矩,不遵守法律或道德準則。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斥境是由“斥”和“境”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斥有指責、譴責的意思,境有境界、準則的意思。斥境表示對別人不守規(guī)矩、不遵守法律或道德準則的行為進行譴責。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斥境多用于批評別人的不正當行為,警告他們要遵守法律和道德準則。可以用于口頭表達或書面表達,適用于各種場合,如教育、社會、政治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斥境這個成語最早出現(xiàn)在《左傳·襄公十六年》中。故事講述了魯國的襄公在位期間,他的兒子公子糾因為違反禮儀規(guī)定而被斥責。斥境這個成語由此而來,成為了指責別人不守規(guī)矩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斥境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斥”和名詞“境”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為不守規(guī)矩而受到了斥境。
2. 這個公司因為違法行為而被社會斥境。
3. 我們應該對違反道德準則的行為斥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斥境”這個成語與“責境”相類比,責境表示責備別人的行為超出了準則,幫助記憶斥境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類似含義的成語,如“斥責”、“譴責”等,以豐富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因為欺負同學被老師斥境了。
2. 初中生(13-15歲):他因為作弊被老師斥境,感到非常丟臉。
3. 高中生(16-18歲):社會對那些貪污腐敗的官員應該斥境。
4. 大學生(19-22歲):大家應該對違反環(huán)境保護法的企業(yè)斥境。
5. 成年人(23歲及以上):我們應該對那些不守道德準則的人進行斥境,維護社會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