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笻
成語(Idiom):枯笻(kū sī)
發音(Pronunciation):kū s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干癟、干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枯笻是由“枯”和“笻”兩個部分組成的成語。其中,“枯”表示干燥、干癟,指事物失去水分、充實和活力;“笻”是一種竹子,因為竹子一旦失去水分就會變得干枯,所以“笻”也可以表示枯竹。枯笻這個成語形容事物失去活力、干癟、干枯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枯笻一詞通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失去生氣、衰弱無力的狀態。可以用來描述植物因缺水而干枯、人因疲勞而無精打采等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枯笻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莊子·逍遙游》中。莊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和文學家,他在《逍遙游》一文中寫道:“逍遙游者,獨樂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其中的“枯笻之心”一詞,意為追求無限知識的心境,但最終發現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莊子用枯笻來比喻人的心境,表示人的心境應該寬闊、深邃,不受限制。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枯笻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形容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棵植物由于長期缺水,已經變得枯笻一般,沒有一點生機。
2. 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工作,他已經筋疲力盡,看起來像個枯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枯笻的形象,想象一根干枯的竹竿,沒有水分和充實感。可以通過觀察干癟的植物或回憶自己疲勞時的狀態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枯笻相似的成語,如“干枯如柴”、“干癟如柴”等,進一步豐富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游泳比賽中一直游到最后,感覺自己像個枯笻一樣沒有力氣了。
2. 初中生:這個籃球隊的球員練習了一個下午,每個人都累得像個枯笻。
3. 高中生:考試前幾天,我一直在復習,現在感覺自己的大腦已經變成了枯笻,什么都記不住了。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全面了解和記憶“枯笻”這個成語。祝你學習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