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志
成語(Idiom):地志(dì zhì)
發(fā)音(Pronunciation):dì z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地方志書,也用來形容詳細記錄事物情況的文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地志是指記錄地方概況、歷史沿革、人文地理、經濟發(fā)展等內容的書籍。成語“地志”借用了地方志書的意象,形容詳細記錄事物情況的文字。它強調了詳實、全面、準確的描述,常用來形容文章、報告等內容十分詳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地志常用于形容詳細記錄事物情況的文字,適用于各種寫作場景,如學術研究、報告撰寫、新聞報道等。也可以用于形容人的文字描述能力十分準確、詳細。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地志一詞最早見于《漢書·藝文志》,形容地方志書的記載內容詳實。后來,這個詞逐漸引申為形容文字描述詳細、準確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地志是一個名詞,沒有特定的成語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報告寫得像一部地志,詳細記錄了整個項目的過程和成果。
2. 這篇文章的描述如同一篇地志,令人一目了然。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地志的“地”字可以聯想到地方,而“志”字可以聯想到記錄。可以將“地志”聯想成地方的記錄,表示詳細描述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地方志書的內容和歷史,可以深入了解中國各地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我在作文里寫了一篇地志,把我們學校的情況都寫進去了。
2. 初中生(14歲):老師要求我們寫一篇地志,介紹我們所在城市的發(fā)展歷史和特色景點。
3. 高中生(17歲):我在論文中引用了一篇地志,用來支持我的觀點。
4. 大學生(20歲):我在實地調研后寫了一份地志報告,詳細記錄了當地的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