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食
成語(Idiom):嗟食(jiē shí)
發音(Pronunciation):jiē s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因饑餓而嘆息又進食,形容生活貧困或困苦潦倒。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嗟食一詞出自《孟子·離婁上》:“嗟乎!食無求飽也,居無求安也,故能無求生也。”這句話意思是說,人們不應該只追求吃飽,住安,而要有更高的追求。嗟食這個成語則是從這句話中引申出來的,表示生活貧困或困苦潦倒,但仍然能夠勉強維持生計。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嗟食這個成語多用于形容生活貧困、困苦潦倒的人。可以用來形容經濟困難的家庭、生活窘迫的人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嗟食這個成語的起源并沒有具體的故事,它是根據孟子的一句話衍生而來的。孟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影響了后世很多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嗟食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其中“嗟”是動詞,表示嘆息;“食”是名詞,表示吃飯。這個成語的結構比較簡單,容易理解和記憶。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家境貧困,每天只能嗟食度日。
2. 在那個時期,很多人都生活在嗟食的境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饑腸轆轆”這個成語進行對比記憶。嗟食形容的是因為饑餓而嘆息又進食,而饑腸轆轆則形容的是餓得肚子咕咕叫。可以將兩個成語進行對比記憶,加深記憶效果。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一些其他與生活貧困、困苦潦倒相關的成語,如“窮途末路”、“一貧如洗”等,加深對這一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家附近有一家嗟食的家庭,我經常把多余的零食分享給他們。
2. 初中生:我們應該關心社會上那些嗟食的人,幫助他們度過困難時期。
3. 高中生:貧困地區的人們經常面臨嗟食的境地,我們應該努力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