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挖肉補瘡
發音(Pronunciation):wā ròu bǔ chu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為了治療瘡痍而采取痛苦的手段,比喻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惜付出代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挖,指用手或工具掏空;肉,指人體的肉體;補,指填補;瘡,指傷口或潰爛的病癥。成語意為用痛苦的方式去治療傷口,比喻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惜付出代價。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為了解決問題而付出巨大代價的情況,也可以用于形容不惜自己受苦、犧牲自己利益來幫助他人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戰國時期,楚國有個名叫申勝的醫生,他治療瘡痍的方法十分獨特。他會用刀割開傷口,然后用手指挖掉壞死的肉,最后再用藥物填補傷口。雖然這種方法非常痛苦,但效果卻非常顯著,許多人因此得救。由于他的治療方法很特別,人們就用“挖肉補瘡”來形容為了治療而采取痛苦的手段。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動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為了解決公司的財務危機,他不惜挖肉補瘡,削減了大量的開支。
2. 他為了幫助朋友,挖肉補瘡地借了一大筆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挖肉補瘡”的形象記憶為一個人用刀割開傷口,然后用手指挖掉壞死的肉,最后再用藥物填補傷口的過程。通過這個形象,可以更加深刻地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挖肉補瘡”相關的成語或故事,如“割肉醫瘡”、“割席斷交”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為了幫助同學,他挖肉補瘡地借給了他一本新的繪本。
2. 初中生:為了提高成績,他每天晚上都挖肉補瘡地加班到很晚。
3. 高中生: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他不惜挖肉補瘡地努力學習。
4. 大學生:為了解決社會問題,他們挖肉補瘡地組織了一次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