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磉
基本解釋
柱下石。《南史·夷貊傳上·海南諸國》:“初穿土四尺,得龍窟及昔人所捨金銀環釧釵鑷等諸雜寳物。可深九尺許至石磉,磉下有石函。” 明 王志堅 《表異錄·宮室部二》:“石磉曰瑱,又曰玉舃。”參見“ 石舄 ”。
成語(Idiom):石磉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fē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道路崎嶇不平,行走困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石磉是由“石”和“磉”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石指石頭,磉指鋪在地面上的小石子。石磉原本指的是道路上鋪有石子的地方,后來引申為比喻道路崎嶇不平,行走困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道路狹窄、崎嶇不平或情況困難的情景。也可用于比喻事情進行得不順利,進展緩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石磉的起源并沒有明確的故事,它是由人們對道路崎嶇不平的實際場景進行比喻而來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條山路上都是石磉,走起來很辛苦。
2. 他的事業發展一直是一步一個石磉,但他從未放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石磉的石字與磉字分開記憶,石字可以聯想到石頭,磉字可以聯想到鋪在地面上的小石子,通過形象化的記憶可以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了解其他與道路或困難相關的成語來擴展學習,如“崎嶇不平”、“蜿蜒曲折”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在山間走了很久,石磉上的石頭讓他走得很慢。
2. 小學生:我家附近有一條石磉路,雨天的時候很滑。
3. 中學生:考試前的復習真是一步一個石磉,需要堅持不懈地努力。
4. 大學生:創業的道路上充滿了石磉,但只要堅持下去,一定會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