噉食
成語(Idiom):噉食(dān shí)
發音(Pronunciation):dān s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貪食、暴飲暴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噉食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一個人貪食、暴飲暴食的行為。它強調了人們過度追求食物的欲望,而忽視了節制和健康的飲食習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噉食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吃得很多,吃得很快,沒有節制的情況。它可以用于批評一個人的飲食習慣不健康,或者形容一個人對美食的過度追求。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噉食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莊子·逍遙游》一文中。故事講述了莊子與列御寇的對話。列御寇問莊子:“富貴而驕樂,得志而傲物,饕餮之禍莫大于斯,親戚友朋之間,樂得意而忘形者,皆因此也。子有聞乎?”莊子回答道:“有。”列御寇又問:“何謂也?”莊子說:“吾有噉飲之樂,而無噉飲之苦。噉飲之樂,噉人之樂也;噉飲之苦,噉人之苦也。我噉飲而不知吾所以噉飲者,吾以吾志觀之而已矣。”這段對話中,莊子用噉飲來比喻人們過度追求快樂而忘記了快樂的本質,從而暗示了貪食和暴飲暴食的危害。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噉食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噉”和“食”。其中,“噉”表示貪食、暴飲暴食的意思,“食”表示食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噉食過度,導致身體健康出了問題。
2. 這個富商噉食奢侈,不知節制。
3. 別噉食了,你已經吃了很多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噉食”想象成一個人張開大口,狼吞虎咽地吃東西的樣子。通過形象的想象,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噉食這個成語的意義之后,還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噉嗛”(dān qiàn)和“噉嗑”(dān kē),它們都是與吃飯相關的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噉食了好多糖果,媽媽告訴他吃太多對牙齒不好。
2. 小學生:我噉食了好多零食,現在肚子很脹。
3. 初中生:他每天噉食大量的快餐,導致身體變得很肥胖。
4. 高中生:考試前不要噉食,要保持清醒的頭腦。
5. 大學生:大家要注意飲食健康,不要噉食油膩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