訐激
基本解釋
直言激怒。 明 湯顯祖 《<滕侯趙仲一實政錄>序》:“已而事移,官止吏部郎。以廉梗訐激執政,不可復容,罷官去。”
成語(Idiom):訐激(jié jī)
發音(Pronunciation):jié j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因為爭吵、爭辯而激烈爭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訐激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由兩個詞組成。訐的意思是爭吵、爭辯,激的意思是激烈、激動。訐激一詞形象地描述了人們因為爭吵、爭辯而激烈爭斗的情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訐激一詞可以用來形容人們在爭吵、爭辯時表現得非常激烈,甚至可能發生打斗的情況。這個成語常常用于描述爭吵、爭斗的場景,可以用于各種口語和書面語的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訐激一詞最早出現在《荀子·勸學》這本書中。這本書是戰國時期的思想家荀子所著,主要講述了如何通過學習來培養自己的品德和修養。在這本書中,荀子用訐激一詞來形容人們因為爭吵、爭辯而激烈爭斗的情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訐激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訐和激。其中,訐是動詞,表示爭吵、爭辯;激是形容詞,表示激烈、激動。兩個漢字形象地描繪了人們因為爭吵、爭辯而激烈爭斗的情景。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因為意見不合,訐激起來,最后打了起來。
2. 這兩個人從小就訐激不斷,爭吵成為了他們之間的常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兩個人因為爭吵而激烈爭斗的情景,將訐激這個成語與這個形象聯系起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訐激相關的成語,如訐訌、爭訐、訐訕等,以擴大對這個主題的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兩個小朋友因為搶玩具訐激起來,最后哭了起來。
2. 初中生:同學們因為不同意見訐激不休,老師不得不出面調解。
3. 高中生:班級里的兩個同學因為競選班長的事情訐激起來,最后導致了班級的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