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外司馬
基本解釋
稱官居司馬而不拘世俗禮法之人。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簡傲》:“﹝ 桓溫 ﹞引 奕 為司馬。 奕 既上,猶推布衣交。在 溫 坐,岸幘嘯詠,無異常日。 宣武 每曰:‘我方外司馬。’”《北史·王晞傳》:“﹝ 王晞 ﹞性閑澹寡欲,雖王事鞅掌,而雅操不移。在 并州 ,雖戎馬填閭,未嘗以世務為累。良辰美景,嘯詠遨游,登臨山水,以談讌為事,人士謂之‘方外司馬’。”
成語(Idiom):方外司馬
發音(Pronunciation):fāng wài sī mǎ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方外司馬指的是在封建社會中,為了避免官員的腐敗和世俗之事,選擇隱居山林或田園的士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方外司馬是由三個詞語組成的成語。方外指的是隱居山林或田園,遠離塵囂的意思;司馬是古代官職名,也指士人。方外司馬的意思是士人遠離塵囂,選擇隱居山林或田園,追求內心的寧靜和高尚的品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方外司馬常用于形容有志于追求高尚品德和遠離世俗之事的人。也可用于形容某個人選擇隱居山林或田園,遠離塵囂。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方外司馬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文化背景。在封建社會中,士人有時會選擇隱居山林或田園,以避免卷入政治爭斗和世俗之事。這是因為他們認為,隱居可以保持內心的寧靜和高尚的品德,追求真理和道德的境界。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方外司馬是由三個詞語組成的成語,每個詞語都有自己的含義,通過組合在一起形成了新的意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選擇了方外司馬的生活,追求內心的寧靜和高尚的品德。
2. 這位作家放棄了繁忙的都市生活,選擇了方外司馬,以尋找創作靈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方外司馬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士人站在山林或田園中,遠離喧囂和世俗之事,專注于追求內心的寧靜和高尚的品德。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更多與隱居和遠離世俗相關的成語和典故,來加深對方外司馬這個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爺爺退休后選擇了方外司馬,每天都在自家的花園里種花。
2. 初中生:在繁忙的城市里,有些人渴望過上方外司馬的生活,追求內心的寧靜。
3. 高中生:有些學生選擇了方外司馬的學習方式,遠離課外的娛樂活動,專注于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