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口
成語(Idiom):戒口
發音(Pronunciation):jiè k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戒口是一個表示禁止言語或控制自己言辭的成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戒口的字面意思是“戒止口舌”。它指的是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人們應該克制自己的言辭,不說不該說的話或者不得體的話。這個成語強調了克制和謹言慎行的重要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戒口可以用于提醒人們在一些敏感的場合下保持沉默,不要說出傷人或不得體的話。也可以用于勸告別人不要多嘴或說出不負責任的言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戒口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十年》中。當時,齊國的宣公在會見周王室時,做了一些不得體的言辭,引起了眾人的反感。于是,齊國的大夫晏平仲勸告宣公要戒口,不要再說出傷人的話。后來,戒口就成為了一個表示克制言辭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戒口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戒”和名詞“口”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個敏感的時期,我們都應該戒口,不要說出傷人的話。
2. 他經常說話不經大腦,真應該戒口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戒口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的嘴巴被一個手指按住,表示他被要求戒口,不要說話。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言辭相關的成語,如“言之鑿鑿”、“言過其實”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戒口,不要在課堂上亂講話。
2. 初中生:我經常因為說話不經大腦而惹上麻煩,我要學會戒口。
3. 高中生:在班級討論敏感話題時,我們都應該戒口,避免引起爭議。
4. 大學生:在辯論比賽中,我們要克制自己的言辭,不要說出傷人的話。
5. 成年人:在工作場合,我們要戒口,不要隨便評論別人的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