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骨肋
成語(Idiom):赤骨肋 (chì gǔ lèi)
發音(Pronunciation):chì gǔ lè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體非常瘦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赤骨肋是由“赤”、“骨”和“肋”三個詞組成的,其中“赤”表示紅色,這里表示皮膚血管清晰可見;“骨”表示骨頭;“肋”表示肋骨。赤骨肋形容人體非常瘦弱,皮膚貼骨,肋骨明顯突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赤骨肋常用來形容人體瘦弱至極的情況,多用于文學作品或口語中,形容人非常消瘦、憔悴。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赤骨肋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李將軍列傳》中。相傳,李將軍是漢朝時期的一位將領,他身材瘦弱,皮膚貼骨,肋骨明顯突出。后來,人們用“赤骨肋”來形容極度瘦弱的人體。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形容詞“赤骨肋”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病得太厲害了,現在已經赤骨肋了。
2. 那個女孩為了減肥節食過度,現在看起來赤骨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體非常消瘦,皮膚緊貼著骨頭,肋骨清晰可見的形象,形象鮮明的畫面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文化中對瘦弱身體的贊美與批判的觀念。此外,還可以學習其他形容人體特征的成語,如“筋疲力盡”、“面黃肌瘦”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病得太厲害了,現在已經赤骨肋了。
2. 初中生:那個女孩為了減肥節食過度,現在看起來赤骨肋。
3. 高中生:經過長時間的饑餓和辛苦訓練,他的身體變得赤骨肋,但他的意志力卻更堅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