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膚受之訴(fū shòu zhī sù)
發音(Pronunciation):fū shòu zhī s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因為受到委屈或冤枉而產生的憤怒和不滿之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膚受之訴源自《左傳·僖公二十三年》:“臣聞之,有罪不膚受之訴?!币鉃槭艿皆┣鼤r不能沉默不語,應該表達出來,讓人們知道自己的委屈和冤枉。膚受之訴強調了個人應當爭取自己的權益,不應忍受冤屈和委屈。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膚受之訴常用于描述受到冤屈或委屈的人表達不滿和憤怒的情景。可以用于討論社會公正、個人權益等話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膚受之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社會制度和價值觀念。在古代社會中,人們認為個人的尊嚴和權益是需要維護的,如果受到冤屈或委屈,應該積極表達出來,以求得公正和解決問題。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膚受之訴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膚”表示肌膚,指人的身體;“受”表示遭受;“之”表示的是所有格;“訴”表示訴訟、申述。整個成語的結構簡潔明了,表達了受到冤屈或委屈后應該表達不滿的含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工作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于是膚受之訴,向上級反映了這個問題。
2. 這個學生因為被老師誤解,感到委屈,于是膚受之訴,向校長申訴了。
3. 在法庭上,被告人膚受之訴,表示自己是清白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類比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將“膚受之訴”類比為皮膚受到傷害后的疼痛和不適,表示遭受冤屈和委屈后的憤怒和不滿。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委屈”,“冤枉”,“維權”等,以擴展對相關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當我被同學冤枉時,我會膚受之訴,告訴老師真相。
2. 初中生(14歲):如果受到不公正對待,我會膚受之訴,爭取自己的權益。
3. 高中生(17歲):在面對不公平的待遇時,我們應該勇敢膚受之訴,為自己爭取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