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狄
基本解釋
◎ 北狄 běidí
[Di nationality] 古代北方少數民族的統稱
唯北狄(此指北魏)野心,掘(同“倔”)強(jiàng)沙塞之間。—— 南朝齊· 丘遲《與陳伯之書》
詳細解釋
原指古代的 狄 族。因其主要居住于北方,故稱。后用為對北方各少數民族的泛稱。《孟子·梁惠王下》:“東面而征西 夷 怨,南面而征北 狄 怨。”《五朝名臣言行錄》卷二引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其后,北 狄 講和,西戎納款。” 馬君武 《從軍行》:“北 狄 寇邊郡,飛電羽書急。”
成語(Idiom):北狄(běi dí)
發音(Pronunciation):běi d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古代中國北方的游牧民族,也指北方的外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北狄是古代中國對北方游牧民族的統稱,主要指北方的外族。在古代中國的文化中,北方被視為野蠻和未開化的地區,而南方則被認為是文明和開化的象征。因此,北狄成為了對北方外族的貶義稱呼。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北狄這個成語常常用于形容外族或者野蠻人。可以用來形容某人的行為粗魯或者野蠻,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地區或者文化的未開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北狄一詞最早出現在《尚書·周書·泰誓》中,用來形容北方的外族。在古代中國的文化中,南方被認為是文明和開化的象征,而北方則被視為野蠻和未開化的地區。因此,北方的外族被稱為北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北”和“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舉止粗魯野蠻,簡直就像個北狄一樣。
2. 這個地方尚未開化,還存在著一些北狄的習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北狄”這個成語與北方的形象聯系起來,北方被認為是野蠻和未開化的地區,而北狄就是指北方的外族。可以通過想象北方的草原和游牧民族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古代中國北方的游牧民族的歷史和文化,可以進一步理解北狄這個成語的含義。同時,也可以學習其他與北方和南方相關的成語,如“南蠻”。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北狄是古代中國北方的外族。
2. 初中生:他的舉止粗魯野蠻,簡直就像個北狄一樣。
3. 高中生:這個地方尚未開化,還存在著一些北狄的習俗。
4. 大學生:北狄一詞最早出現在《尚書·周書·泰誓》中,用來形容北方的外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