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駝子
基本解釋
指馬幫趕馬人。 艾蕪 《山中送客記》:“我們在 克欽山 中的 茅草地 客店,一到春末花落,瘴氣出來的時候,除了少數的馬駝子和 傣 族人經過歇夜而外,騎馬坐滑竿的闊客人,簡直可以說是全然絕跡了。” 艾蕪 《我的旅伴》八:“你瞧瞧,半搭半年都沒有人抬客去,只收點馬駝子的過夜錢,夠屁哪!”
成語(Idiom):馬駝子
發音(Pronunciation):mǎ tuó z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形象或行為像馬,又像駝,形容人的姿態或行為滑稽可笑。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馬駝子是一個形象生動的成語,用來形容人的姿態或行為滑稽可笑。馬和駝子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動物,馬代表高傲、驕矜,駝子代表驕傲、自負。因此,馬駝子這個成語揭示了人們的自負和驕傲往往會使人們變得滑稽可笑。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馬駝子這個成語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來形容那些自以為是、自負過度的人。它可以用于各種場合,例如用來調侃一個人的傲慢和自負,或者用來描述某個人的滑稽可笑的行為或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馬駝子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只馬和一只駝子爭論誰更重要、更有價值。最后,兩只動物決定比賽,看誰能勝出。結果,馬在比賽中表現出色,但卻因為自負而跌倒了。而駝子則因為穩重而贏得了比賽。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自負和驕傲往往會讓人變得滑稽可笑。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動詞+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自負和驕傲使他變得像個馬駝子。
2. 她總是以為自己是最聰明的,真是個馬駝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的上半身是馬,下半身是駝子,這樣的形象非常滑稽可笑,可以幫助我們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成語的故事和用法,可以擴大你的詞匯量和語言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傲慢和自負讓他變得像個馬駝子,我們都笑了起來。
2. 初中生:她總是以為自己最漂亮,結果只是個馬駝子而已。
3. 高中生:那個自以為是的家伙真是個大馬駝子,無法與他合作。
4. 大學生:他的自負和驕傲使他成了大家眼中的馬駝子,無法得到別人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