佻謬
成語(Idiom):佻謬
發音(Pronunciation):tiāo mi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輕浮荒唐,言行不正經。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佻謬形容人言行輕浮、不正經,有時也指事物不合理、荒唐可笑。這個成語常用來批評那些言行不端正、不嚴肅認真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佻謬一詞常用于貶義,用來形容那些輕浮不正經的人或事物。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用來批評他人的不端正行為,或者形容某些荒唐可笑的事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佻謬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記·淮陰侯列傳》中的一則故事。故事中,淮陰侯劉邦曾經問他的謀士曹參:“我與項羽誰更像王者?”曹參回答說:“陛下與項羽相比,佻謬可笑。”從此,佻謬成為了一個用來形容不正經的人或事物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佻謬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行舉止總是佻謬不堪,沒人會認真對待他的意見。
2. 這個計劃太佻謬了,根本沒有實際可行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佻謬與“調皮搗蛋”的發音“tiáo pí dǎo dàn”進行聯想,以幫助記憶佻謬一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成語和其它詞語的用法和意義,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文學作品、詩歌和新聞報道來擴大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舉止佻謬,老師總是批評他。
2. 初中生:這個笑話太佻謬了,我們都笑翻了。
3. 高中生:那個男生的言行總是佻謬不堪,沒人愿意和他交朋友。
4. 大學生:這個政策真是佻謬,完全不符合實際情況。
5. 成年人:他的言談舉止總是佻謬可笑,沒人會認真對待他的意見。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佻謬這個詞語的含義和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