髡簪
成語(Idiom):髡簪 (kūn zān)
發音(Pronunciation):kūn z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剃去頭發,剃光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髡簪是一個古代的成語,指的是把頭發全部剃去,剃光頭的意思。這個成語源于古代的一種刑罰,被用來懲罰犯罪的人。剃光頭是一種恥辱的行為,用來示眾和警示其他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髡簪一詞通常用于描述被迫剃光頭的情景,也可以用來比喻被剝奪權益或受到嚴重懲罰的情況。在現代社會,髡簪這個成語很少被使用,但在文學作品、歷史故事或者某些特定的討論中仍然可以見到。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髡簪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刑罰制度。在古代,剃光頭是一種恥辱的行為,被用來示眾和警示其他人。髡簪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齊太公世家》中,記載了齊國太公望髡簪的故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髡簪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髡”表示剃光頭,第二個字“簪”表示頭發。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古代,犯了重罪的人會被髡簪示眾。
2. 這個公司的高管因為貪污受賄被髡簪,喪失了一切權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髡簪”與剃光頭的形象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想象一個人正在被迫剃光頭,這個場景會幫助你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對中國古代刑罰制度感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髡簪相關的刑罰,比如“剃發”和“剃須”。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因為搗亂被老師髡簪示眾。
2. 初中生:這個古代的刑罰讓我想起了髡簪這個成語。
3. 高中生:在歷史課上,老師講解了髡簪的起源和含義。
4. 大學生:這個詞語雖然在現代社會中很少使用,但在古代的文獻中仍能找到髡簪相關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