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饒
基本解釋
◎ 白饒 báiráo
(1) [give as an extra]∶無代價地額外多給
白饒碗高湯
(2) [no use] 〈方〉∶白搭
過去的辛苦全算白饒,得打頭兒重來
詳細解釋
(1).白搭;白費力。 老舍 《二馬》第二段十二:“他們的資本是成千累萬的,咱們打算用千十來鎊錢跟他們競爭,不是白饒嗎!” 老舍 《駱駝祥子》二:“過去的成功全算白饒,他得重打鼓另開張打頭兒來!”
(2).額外多給。如:這兩棵菜還不錯,何況是白饒的。
成語(Idiom):白饒
發音(Pronunciation):bái r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事物過于仁慈寬容,不計較得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白饒是由“白”和“饒”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白”表示沒有任何回報,而“饒”表示寬容、不計較。因此,白饒的基本含義是指人或事物過于仁慈寬容,不計較得失,給予別人許多幫助或優待而不求任何回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白饒常用于描述一個人對別人的寬容和仁慈,不計較得失的態度。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對待他人的慷慨大度,或者指某種行為表現出的寬容和大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白饒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的《襄公二十九年》一文中。故事講述了一個叫鮑牧的人,他在襄公十五年擔任了一個重要職位。在他的任期內,他對人民非常仁慈寬容,不計較得失,給予人民很多幫助。后來,襄公問他:“你這么對待人民,他們應該怎樣回報你呢?”鮑牧回答說:“我不期望他們回報我,我只是希望能夠幫助他們?!边@個故事被后人用來形容人們對待他人的寬容和仁慈,不計較得失。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白饒的結構是“形容詞+動詞”,其中,“白”是形容詞,表示沒有任何回報,“饒”是動詞,表示寬容、不計較。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待下屬非常白饒,從來不計較他們的過錯。
2. 她白饒了那個小偷,沒有報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白饒這個成語??梢韵胂笠粋€人把自己的一份食物白白地讓給了別人,表示他對別人的寬容和仁慈,不計較得失。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相關成語來進一步擴展對白饒的理解,如“寬以待人”、“大公無私”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白饒了我,沒有扣分。
2. 初中生:我爸爸對我很白饒,不管我犯了什么錯誤都會原諒我。
3. 高中生:老板對員工非常白饒,經常給予他們額外的獎勵。
4. 大學生:作為志愿者,我白饒了那些困境中的人,幫助他們重新獲得自信。
5. 成年人:她對鄰居的吵鬧行為很白饒,從不與他們爭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