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鱗
成語(Idiom):枯鱗
發音(Pronunciation):kū lí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物的殘缺、不完整的部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枯鱗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枯意為干燥、枯萎,鱗指魚鱗。枯鱗一詞比喻事物的殘缺、不完整的部分,形容事物缺乏完整性或不全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枯鱗一詞常用于描述事物的不完整或不全面的情況。比如可以用于描述一個計劃、方案或理論的不完善之處,也可以用于描述一個人的知識或技能的不全面。此外,也可以用于形容某個事物的缺點或不足之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枯鱗一詞最早出現在《后漢書·李密傳》中。李密是東漢末年的一位文學家和政治家,他在《李密傳》中說:“茍非以茂才、宏慈,及躁狂之氣,不足以披河山,枯鱗之士也。”這里的枯鱗指的是對抗河山的敵人的缺點和不足。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枯鱗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計劃還有很多枯鱗,需要進一步完善。
2. 他的知識面很廣,沒有什么枯鱗。
3. 這個方案有一些枯鱗,需要重新調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枯鱗想象成一只魚的鱗片,如果魚的鱗片干燥、枯萎,就代表不完整或不全面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枯鱗相關的成語,比如枯木逢春、鱗次櫛比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幅畫的顏色太少了,缺乏了一些枯鱗。
2. 初中生:我對歷史的了解還有很多枯鱗,需要多讀一些歷史書籍。
3. 高中生:這篇文章的論證還有一些枯鱗,需要進一步豐富和完善。
4. 大學生:這個項目的商業計劃還有一些枯鱗,需要進一步優化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