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翰
基本解釋
文字;書信。亦謂作書。 南朝 宋 鮑照 《擬<青青陵上柏>》詩:“書翰幸閒暇,我酌子縈絃。”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世中書翰,多稱勿勿,相承如此,不知所由。” 王利器 集解:“《類説》……‘勿勿’俱誤作‘匆匆’。” 清 余懷 《板橋雜記·麗品》:“﹝ 董小宛 ﹞七八歲時,阿母教以書翰,輒了了。” 許杰 《魯迅與蔣徑三》:“《孤雁》是一本書翰的小說集。”
成語(Idiom):書翰
發(fā)音(Pronunciation):shū h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書信,特指長篇書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書翰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書指書信,翰指長篇書信。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一封長篇的書信。它強調了書信的長篇性質,通常用來形容信件內容豐富、篇幅較長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書翰常用于書信交流的場合,特別是在古代,人們用筆和紙書寫長篇的書信來表達情感、傳遞信息。在現代社會,雖然電子郵件和即時通訊工具已經取代了傳統(tǒng)的書信,但書翰這個成語仍然可以用來形容郵件或長篇信息的內容豐富、篇幅較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書翰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人們通常使用筆墨和紙張寫信。在古代,人們常常寫長篇的書信來表達情感、傳遞信息。由于當時通信不便,人們常常用心思來寫書信,以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因此,書翰成為了形容書信篇幅較長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書翰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給我寫了一封書翰,信中詳細敘述了他的旅行經歷。
2. 她用了一個晚上寫了一封書翰,表達了她對家人的思念之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記憶技巧記憶成語“書翰”:
將“書”字和“翰”字分別與書信和長篇聯系起來,想象自己正在寫一封內容豐富、篇幅較長的書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古代書信的寫作規(guī)范和習慣,以及現代電子郵件和即時通訊工具的使用技巧。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最喜歡收到爺爺寫的書翰了,里面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2. 初中生:寫作文時,我常常會用到一些書翰中的成語,讓文章更加生動有趣。
3. 高中生: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篇長篇作文,要求寫一篇書翰,內容要豐富、篇幅要長。
4. 大學生:在網絡時代,很少有人寫書翰了,更多的是通過電子郵件和社交媒體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