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蹋
成語(Idiom):踐蹋(jiàn tà)
發音(Pronunciation):jiàn tà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蔑視、踩踏、蹂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踐蹋指蔑視、踩踏、蹂躪別人的尊嚴、權益或者莊嚴的法律、規章等。它常常用來形容人們對于道德、法律、規則等的不尊重和違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踐蹋這個成語經常用于批評和描述那些不尊重他人權益、違背道德倫理的行為。它可以用來指責那些欺負弱者、踐踏法律的人,也可以用來表達對社會道德淪喪的不滿。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知北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個人在路上看到一塊大石頭,想要把它挪開,但是力氣不夠。于是,他叫來了幾個人一起幫忙,結果大家卻紛紛踐踏在石頭上,而沒有真正去幫忙挪開。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不要只是嘴上說說,而不去實際行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踐蹋屬于謂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踐”和動詞“蹋”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公司踐蹋了員工的權益,導致大量員工離職。
2. 我們要堅決反對任何踐蹋法律的行為。
3. 學校應該加強對學生的道德教育,避免他們踐蹋他人的權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踐蹋”拆分開來記憶,踐即踩踏,蹋即蹂躪。可以想象一個人在踩踏別人的尊嚴和權益,以及蹂躪法律和道德。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成語,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蹂躪”等,以豐富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他們踐蹋了我的玩具,我很生氣。
2. 初中生(14歲):我們應該反對任何踐蹋環境的行為。
3. 高中生(17歲):社會上有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踐蹋了他人的權益,這是不道德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