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休
成語(Idiom):罷休
發音(Pronunciation):bà xi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停止,放棄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罷休是一個由動詞“罷”和動詞“休”組成的成語,表示停止某種行動或放棄某種努力。它常用來表示不再繼續爭辯或爭斗,也可以用來表示放棄追求某種目標或停止進行某項活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罷休這個成語多用于口語和書面語中,可以用于各種場合。例如,當兩人爭論不休時,一方可以說“罷休吧,我們不再爭論了”。又如,在某項工作中遇到很大困難,可以說“我決定罷休了,這件事太難了”。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罷休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戰國時期,齊國有一位名叫孟嘗君的貴族。他非常喜歡打獵,但每次都獵不到獵物。有一次,他遇到了一只非常聰明的狐貍,它總是能躲過孟嘗君的追捕。孟嘗君非常氣憤,決定不再追逐這只狐貍,于是他大聲喊道:“罷休!”從此以后,人們用“罷休”來表示放棄追求某種目標或停止進行某項活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 + 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爭論了很久,最后只好罷休。
2. 這個項目太難了,我決定罷休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罷休”與停止、放棄的意思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舉起手,表示停止或放棄的動作,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停止、放棄相關的成語,例如“止步不前”、“退卻三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我吃了一個苦瓜就罷休了。
2. 小學生:我練習了很多遍,但是還是不會,我決定罷休了。
3. 初中生:我和同桌爭論了很久,最后只好罷休。
4. 高中生:這個問題太難了,我決定罷休了。
5. 大學生:經過多次嘗試,我決定罷休,換個方向去探索。